“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飙举,无足当之”“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左宗棠的上述言论表明其
A. 爱国救国,学习西方
B. 裹足保守,贬抑西学
C. 立足传统,抵抗侵略
D. 妄自尊大,目光短浅
明朝末年,以徐光启、方以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认为当时传入中国的一些西方科学“实中土未曾有”、“多昔贤未发之旨”,同时也指出其“详于质测(即科学)而拙于通几(即与科学有关的思想、哲学)”,主张“会通两家之长,不主一偏之见”。这些认识
A. 反映了中国科技水平领先西方
B. 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迅速传播
C. 带有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
D. 体现出对吸纳西学的审慎态度
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途,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 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B. 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 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D. 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书契之作,亦非始于仓颉,仓颉盖始整齐划一之耳。……仓颉之时,各部落皆有契刻之法。黄帝部落欲统一四方之部落,则以其所定之符号,与各部落相要约,而书契之式,遂由复杂而划一。”材料认为中国的文字
A. 初起源于仓颉遣字
B. 成熟于黄帝时期
C. 有利于促进部族的统一
D. 是大一统国家的产物
有思想家评论道:“《明夷待访录》对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因有革。”与此评价相符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程颐说:“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淫酷残忍,本于刑罚穷兵黩武,本于征伐。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材料表明程颐
A. 深受朱熹影响
B. 反对一切欲求
C. 倡导农本商末
D. 主张节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