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山东有位进士留下一份“乡会连捷卷”,其中会试第二场有五个策问,每一问有若干小问题,训诂问题有14个,历代兵制问题有6个,河北水利建设问题有6个,西北地理、历史沿革问题有6个。这体现了
A. 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
B. 会试形式主义严重
C. 农业经济的发展繁荣
D. 选才标准的根本变化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 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 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 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
D. 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墨学成为了官方学说
B.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
D. 民主意识的萌发
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
A. 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
B. 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
C. 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
D. 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
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知,孟子意在
A. 调解诸侯纷争
B. 反对争霸战争
C. 规范社会秩序
D. 恢复周王权威
《论语》中记载: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钓而不纲,不射宿(君子钓鱼而不用网去捕鱼,射鸟不在他们睡觉的时候)”。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 “仁”
B. “礼”
C. “道”
D.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