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学术思想界弥漫着“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空疏之风,于经世、治国之道毫不关心,“恁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耳”。与这一思想背道而驰的是
A. 儒学危机
B. 八股取士
C. 经世致用
D. 三教合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陈荣捷教授说:“朱熹在重新肯定儒家的基本学说时,也同时带给了儒家学说新的转变……它使儒学有了整体、和谐的发展,赋予了儒学一个新的面貌。”朱熹思想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 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 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 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印度早期佛教宣传出家之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关系,也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敬仰父母……中国佛教僧人既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促成中国佛教僧人家国情怀的重要因素是
A. 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
B. 孟子仁政主张
C.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D. 程朱理学观念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于
A. 圣人
B. 帝王
C. 官吏
D. 儒者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曰:‘叟(老者),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表明儒家主张
A. 舍生取义
B. 见利忘义
C. 重义轻利
D. 义利并重
先秦诸子学说中,有一家最切合时务,并直接指导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一家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