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或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2)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政治上,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做法: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条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早期资产阶级草命做了思想與论准备。(答出意思相近的两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一“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和“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可见,科学与知识进步共同促成了启蒙运动。第二小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据此分析变化即可。 (2)第一小问“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中“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得出: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依据材料中“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得出:政治上,社会契约论;依据材料中“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得出:政治上,人民主权说。第二小问“做法”,实际上考查启蒙运动反封建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认为:“今时局变异,外侮交迫,非读万国之书,则不能通一国之书。……他还具体指出,“今中学以经义掌故为主,西学以宪法官制为归。”他所注重的“中国经史大义”……实际上是经过康有为改造,并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公羊春秋”学说。(时务学堂)培养的大批人才如林圭、李炳寰、蔡锷、唐才质等,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有的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特别是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

——《长沙时务学堂:开湘学之新风》

材料二:晚清时期,清政府处境险恶,教育改革是在“地球大通,优胜劣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起来的,以提高国家的生存竞争能力为宗旨。《菏泽县乡土志序》中所言“振兴教育之要义,在使人人爱国为枢纽,欲人人爱国必使自爱其乡始,欲人人自爱其乡,必使自知其土地、人物始。”郭沫若先生在回忆起小学生活时说“他(教师)教了我们一些乡土志,这是比较有趣的一门功课。”鉴于清末国势衰微,还结合当时国外商品侵占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业教育。民国初年,政府采取开办民众学校、通俗讲演、通俗教育馆等形式对下层民众进行通俗教育。

——王新环《浅论晚清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等

材料三: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时务学堂在教育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民国初年教育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北京大学的办学宗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

——夏学鉴讲座《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材料三所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指出它的核心精神实质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史论认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老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6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老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查看答案

1919年11月,伦敦《泰晤士报》上某篇文章的标题“科学革命、新时空论、牛顿引力论的颠覆”极为醒目。该报道的主题可能是

A.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B. 普朗克与量子论

C. 达尔文与进化论

D. 瓦特与万能蒸汽机

 

查看答案

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这表明他们

A. 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B. 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

C. 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

D. 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