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朝,征伐、祭祀、施政等政治要务都要进行占卜;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议论。这反映了
A. 商朝政治制度被西周抛弃
B. 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
C. 西周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
D. 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
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交,国破家亡。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蜂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儒家新思想的特点,并简述你对明清之际儒家新思想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西方14至18世纪的“接续式”启蒙与近代前期中国具有反传统含义的“西方式”启蒙思潮的表现。
(3)提炼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做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做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锉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指出中西火炮技术进步的共同因素以及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社会影响。
进入20世纪以后,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欧美画追求形象、逼真、写实的技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20世纪后现实主义画派盛行
B. 浪漫主义之风影响绘画艺术
C. 艺术家善于运用“光”和“色”
D. 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
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在《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中说:“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 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B. 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C. 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D. 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 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 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