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十二铜表法》注重诉讼程序的“正义与不正义”之分,到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学总论》则...

《十二铜表法》注重诉讼程序的“正义与不正义”之分,到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学总论》则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等问题上。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B. 平民的不断斗争

C. 统治者价值取向变化

D. 人文主义的影响

 

A 【解析】 公元前449年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当时正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垄断着法律,平民因之不满,经过斗争,终于获得了保护自己权益的可能,所以当时注重诉讼程序的问题;到查士丁尼时代(公元6世纪),罗马已经发展到帝国时代,商品经济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财产纠纷因为经济发展而增多,人们因为经济的发展而更加注重自己的权利,所以当时的法律着眼点在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等问题上,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伯里克利时期,除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不再以选举的方式产生,而改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意味着

A. 下层民众亦可参与政治

B. 雅典民主发展遭受挫折

C. 公民权益将得不到保证

D. 公民内部政治权的普及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因为“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 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查看答案

(题文)有学者在谈及近代中国某次革命事件的实际代价时,列举事项如下。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筹备时长

历时7个月

所用资款(包括善后费用)

达23万元(占十次革命总费用的40%)

结果

参加者170人,死难86人。死难烈士多为留学生和同盟会中坚。附:事后当地总督的上奏报告:“乱匪歼灭殆尽,城内外商民始终均未受扰,地方一律安谧。”

 

 

A. 损失巨大,收效有限

B. 行动失败,然精神可嘉

C. 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D. 革命即成,可伤亡惨烈

 

查看答案

1906年,清末推行官制改革,两广总督岑春煊被罢免官职,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辞去八项兼差,湖广总督张之洞被调至京师,实际上也是明升暗降。此次改革的背景主要是

A. 清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    B. 官制改革顺应时代潮流

C. 清廷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D. 政治近代化已成为共识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