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
B. 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C. 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D. 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明清时期旌表妇女贞洁,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 贞节旌表制度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C. 妇女的政治地位出现很大的提高
D. 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也常寓含某种幽微之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理学观念的影响
C. 市民阶层的需求
D.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雍正年间,苏州是重要的商品生产集散地,盛产丝绸、布匹、书籍、各种日用品和工艺品,所产物品输往全国乃至海外。同时从全国各地输入各种手工业原料、居民食粮等,担负着转输全国各地商品的职能,与海外市场也有着频繁、广泛的联系。据材料可知
A.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B. 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全国性中心市场形成
宋代曾明确规定:“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这反映了宋代
A. 已有明显产权意识
B. 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
C.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D. 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谱牒编修伴随着宗族的出现而产生。魏晋南北朝时特别重视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这说明唐朝
A. 门第仍然是选官的唯一依据
B. 科举未能改变庶族的政治地位
C. 抑士扬庶,以平衡社会矛盾
D. 科举制使社会上下流动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