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
上述表格反映的状况
A. 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
B. 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
C. 显示重农抑商合理性
D. 表明精耕细作的终结
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
A. 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
B. 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
C. 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
D. 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
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打一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打一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一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
A. 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
B. 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
C. 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
D. 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
西晋时,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6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都是由当时的名流担任。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立即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这些史实表明,西晋南朝时期
A. 太子掌控朝廷实权
B.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
C. 皇权诉诸亲缘维系
D. 皇子争立现象频繁
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这反映了当时
A. 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
B. 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C.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D. 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阵营。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之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施琅再次降清。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台湾郑克壤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获康熙帝同意。郑克壤投降归顺,从此台湾成为清的一部分。
统一台湾后,施琅认为,台湾乃要害之地,“红毛”“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促成康熙帝决心留守台湾,并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设立台湾府。
施琅攻占台湾后,夺占的田产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名为“施侯租田园”。后世对于施琅的评价,民间有较大争议,传统史学家也难以将他的形象正面化。
——据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在国家统一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在后世评价不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