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对答1 | 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特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
对答2 | 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落……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排战朝贡体系
C.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以下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
年份 | 指数 | 年份 | 指数 |
1821-1830 | 100 | 1871-1880 | 80 |
1831-1840 | 92 | 1881-1890 | 80 |
1841-1850 | 92 | 1991-1900 | 78 |
1851-1860 | 87 | 1901-1911 | 78 |
1861-1870 | 82 |
|
——摘自王建朗和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述表格反映的状况
A. 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
B. 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
C. 显示重农抑商合理性
D. 表明精耕细作的终结
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
A. 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
B. 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
C. 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
D. 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
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打一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打一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一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
A. 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
B. 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
C. 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
D. 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
西晋时,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6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都是由当时的名流担任。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立即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这些史实表明,西晋南朝时期
A. 太子掌控朝廷实权
B.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
C. 皇权诉诸亲缘维系
D. 皇子争立现象频繁
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这反映了当时
A. 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
B. 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C.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D. 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