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经常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他曾感叹,“世界的局面改变了,浑厚淳朴的罗马古风业已荡然无存,政治上的平等已经成为陈旧过时的信息,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望着皇帝的救令。”材料表明塔西佗
A. 主张恢复传统政治体制
B.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
C. 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理念
D. 维护君主救令的权威性
某学者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的研究生经历:“当时中央的提法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我的论文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就因为这样答辩过程反复折腾。”该学者的经历表明当时
A. 学者忽视了政府调控价值
B. 中国的经济受制于冷战
C. “双百”方针仍未能恢复贯彻
D. 主流观念亟待继续解放
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当时有评论称:“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统一的理由,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据此可知,当时
A. 北伐战争已具备一定民意条件
B. 学生辩论扩大了革命群众基础
C. 军阀割据仍是民族革命的障碍
D. 专制和大一统观念仍占据主导
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对答1 | 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特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
对答2 | 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落……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排战朝贡体系
C.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以下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
年份 | 指数 | 年份 | 指数 |
1821-1830 | 100 | 1871-1880 | 80 |
1831-1840 | 92 | 1881-1890 | 80 |
1841-1850 | 92 | 1991-1900 | 78 |
1851-1860 | 87 | 1901-1911 | 78 |
1861-1870 | 82 |
|
——摘自王建朗和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述表格反映的状况
A. 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
B. 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
C. 显示重农抑商合理性
D. 表明精耕细作的终结
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
A. 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
B. 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
C. 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
D. 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