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本原意义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是政府向社会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有才艺,所贵适时,洁己登朝,无嫌自进。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诸州总管刺史举一人,其有志行可录,才用未申,亦听自己具陈艺能,当加显擢,授以不次。
——《唐会要·高祖》
材料二 崔与之……父世明,试有司连黜。每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
——《宋史·崔与之传》
材料三 (宋)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
——光绪《苏州府志》
材料四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归纳宋代读书人对待科举落第的主要做法。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科举制的认识,以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下的考试。
“他颠覆了世界,虽然并不完全”,这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其中“他颠覆了世界”是指达尔文的学说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新中国经过近30的探索和发展,到1978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苏格拉底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即知识”等思想,在强调自由的同时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的城邦制度。
“日本舰队……经过六小时激烈海战,击溃了拥有使日本人畏惧的定远和镇远这种大型军舰并载有巨炮的北洋舰队,”在“六小时激烈海战”中邓世昌等中国将领牺牲。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国并行制,其长官一般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