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东汉初期,庐江(今安徽合肥)“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后来,王景迁任庐江太守,“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民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据此可知,东汉
A. 农耕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发展
B. 犁制农具的改良巩固传统经济模式
C. 人口迁移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水利工程的修复影响经济重心南移
据安阳殷墟考古发现,有一处贵族的窖藏圆穴集中堆放了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该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
A. 商代对祖先神灵的崇拜
B. 奢侈腐化的贵族生活
C. 井田制下的农业生产活动
D. 技术水平先进的手工业
汉武帝设立刺史以监察地方郡国守相等官吏,但不得“干预庶政”;东汉中期,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这一变化说明当时刺史
A. 严重威胁中央政府
B. 逐渐转变为地方行政长官
C. 导致国家走向分裂
D. 失去监察地方长官的权利
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由此可见,郡县制的实行
A. 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
B. 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 完善了秦朝的官僚体系
D. 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从“人治”到“法治” B.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C. 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秦汉墓葬及居延、敦煌等地所见秦汉简牍,显示了这一时期行政文书的流通量之大,种类之多,以及文书制作、传发、保管制度的严密。这一现象说明
A. 书写材料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君王对官僚集团的优势加强
D.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空前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