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A.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能够消除地方割据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叁(三分)其国而伍其鄙(城乡地区)”,“士就闲燕(士居住在清净优越的地方)工就官府(官府管理手工业)商就市井、农就田野。”这反映出齐国
A. 已跃居为当时的政治霸主
B. 探索新型的社会管理形式
C. 重农抑商政策已基本成型
D. 小农经济已成为社会主导
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D.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币。文帝时“盗铸如云而起”。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汉武帝的举措意在
A. 强化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B. 打击猖獗的私铸钱币者
C. 推动盐铁官营政策平稳实施
D. 消除诸侯国割据的基础
经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而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商业店铺,鳞次栉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管辖
B. 商业繁荣与城市相联系
C. 当时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
D. 长安城以经济职能为主
史载,东汉初期,庐江(今安徽合肥)“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后来,王景迁任庐江太守,“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民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据此可知,东汉
A. 农耕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发展
B. 犁制农具的改良巩固传统经济模式
C. 人口迁移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水利工程的修复影响经济重心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