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杨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状况: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业不发达。 发展:东晋时期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可知是农工商发达、材料三属于人口增加、材料四是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依据材料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回答。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到15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三个这种类型的都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和西欧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材料一中“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二、材料三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为什么?

 

查看答案

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章, 上下混淆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    B.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C. 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    D. 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查看答案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自然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商品经济的活跃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

 

查看答案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男女平等的社会状况  B.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