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力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A. 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 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 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 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败坏青年,传入新神”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法国大革命时期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达维克创作了名作《苏格拉底之死》,其用意在于:
A. 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B. 提醒人们要谨言慎行
C. 鼓舞革命者为真理而献身
D. 指出革命须付出牺牲
从1979年到1984年,不管是钢筋水泥还是其他物资,基本都允许计划外生产和销售的;1984年以后,就逐渐减少国家制定的指令性计划,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到最后计划就完全消失了。这反映了:
A. 经济体制改革的艰巨性
B. 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
C. 经济体制改革的曲折性
D. 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题文)下表展示的是1952—1978年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年份 | 国民收入指数 | 消费水平指数 | ||
全国居民 | 城市居民 | 农村居民 | ||
1952 | 100 | 100 | 100 | 100 |
1957 | 153 | 122.9 | 126.3 | 117.0 |
1978 | 453 | 177.0 | 212.0 | 157.6 |
(注:国民收入指数和消费指数均按可比价格计算,此表格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3》)
A. 国民收入主要用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在不断拉大
D. 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全面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关于这次歼敌数目有不同记载。李宗仁在回忆录中称“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两万余人”,王秀鑫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称“歼敌一万余人”。这反映出:
A. 同一历史事实可能有不同的历史叙述
B. 事件亲历者的叙述最接近历史事实
C. 绝对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
D. 历史叙述是不能够再现历史事实的
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新生活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其目的是:
A. 提高民众素质,实现思想觉醒
B. 宣传传统文化,愚弄黎民百姓
C. 摒弃粗鄙陋俗,融入国际社会
D. 培养忠义精神,抵抗日本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