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

B.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

D.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D 【解析】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结果失败,而其影响并没有深入人心,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结果取得了完全胜利,其影响非常大,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举动,而后者则是全民族抗战,所以群众基础是最关键的,故选D;欧美列强对中国的抵抗态度确实存在不同,但是这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BC在近代中国并没有实质性的大发展,故排除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秦到宋的中国帝制社会中,官僚体制运作中存在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这些制度设计的目的是

A.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预防专制皇权出现错误

C. 制约专制主义皇权

D. 保障皇权体制正常运转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87年,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设立西学堂,聘请英国人布茂林、丹麦人辖制臣为学堂教习,讲授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数、理化之学。另聘请汉教习两人,教授中国经史文字,并兼任学生监督。西学堂首批招收64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刘铭传上书朝廷说:“冀各学生砥砺研磨,日臻可用。而台地现办机器、制造、煤矿、铁路,将来亦不患任使无才。”1886年,台北与大陆的海底电缆铺通,刘铭传遂于1890年设立电报学堂,聘请外国教习教授电报技术。刘铭传还曾经筹备建立日学堂,培养一批能阅读研究日本情报资料的人才,以防范日本入侵,但随着刘铭传的卸职,筹建日学堂的计划破产。

1890年,刘铭传在台北大坎抚垦局设立番学堂,课以汉文、算数,旁及官话、台语。起居礼仪悉仿汉制。每三日,导之出游,以与汉人晋接,消其顽犷之气,生其观感之心。刘铭传本人也常到学堂检查,对成绩优秀者以生员例给予“番秀才”的称号,以示褒奖。

——摘编自胡海印《论刘铭传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台湾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教育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以来一些国家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他们思想解放,创新多……当一个国家的重大科技发现超过了同期世界科技发现总数的25%时,可以把这个国家叫做“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而这个国家保持“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时间叫“科学兴隆期”……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发生了五次转移。首先是意大利,接下来转移到英国,法国,德国,再到后来,大约在20世纪的时候,转移到美国,美国一直保持到现在

——摘编自汤浅光一(日本)《科学文化史年表》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语的姓氏代表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所有群体成员的共性符号;名则是每个成员各题代码,属于个性特征。中国封建宗法观念主张“宗族至上”,强调“光宗耀祖”,在这种民族心理的影响下,他们把代表世代相传的家族姓氏展示在先,相对稳定,把代表个体、个性的名字符号置于其后,随意更改。然而,西方人强调个体主义,提倡自主精神,按照他们的民族心理,喜欢把体现个性观念的名字放在前面,把代表共性观念的姓氏置于后面。

材料二  在西方,宗教作为维系社会生存的重要墓础和特定文化的核心部分,积淀在民族文化的深层,技涵深刻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到了12世纪末期,随着教会权力的不断扩大,作为神权的象征,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垄断整个的西方社会,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姓氏也不例外。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方姓氏文化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科克报告指出,欧盟国家改革的根本障碍是“没有政治上的承诺和决心”,而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这反映出欧盟

A. 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    B. 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

C. 各国间的合作仅浮于表面    D. 需创立区域合作新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