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
A. 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B. 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C. 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D. 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
1860年后,英法等国在华设立使馆并派驻公使,清廷内部渐有遣使驻外之议。名士李慈铭指出:“我之使彼,形同寄生,情类质子,供其监策,随其嘲笑,徒重辱国而已。”这表明
A. 中体西用观念兴起
B. 崇洋媚外受到批评
C.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D. 西方列强侵略加深
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材料所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
B. “大一统”的集权统治
C. 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
D. 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
1685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同时,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
A. 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
B.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 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
D. 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
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B. 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 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