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赔款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焦点是赔款总额及其分配。法国为了使德国至少在半个世纪内不能恢复元气,并弥补自己在战争中所受的巨额损失,提出了高达240亿英镑的赔款总额。但据统计,1917年法国全部国民财产总共也不过24亿英镑。劳合·乔治认为,赔款额不应超出战败国的赔偿能力。美国人不想加强自己竞争对手英国和法国,并失去一支在欧洲牵制苏俄的力量,主张适当减轻德国的赔款。由于意见分歧,最后决定,暂不确定赔款总教,交由赔款委员会研究解决。在赔款的分配问题上,战胜国之间也引起了激烈争吵,结果没有达成协议。
——摘编自陶诗永等著《火山口上的分赃——脆弱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道:“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将它的军队裁减到只能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将它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归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摘自劳合·乔治《和约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战胜国之间的分歧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和约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并说明德国以后对战胜国是怎样报复的。
通观中国古代,制度是在不断变化、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三省制如何继承了秦汉三公制?唐代三省制有何创新?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关于美国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得知了这一计划,一直是战后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美军有先进监听机关“魔术”,而且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布置了大量的监听站和情报机构,对日军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毫无察觉。而我国史学界则普遍认为,日本重心在中国战场,不可能将进攻的矛头首先对准强大的美国,更不可能直接袭击远在数千公里之外且有重兵防守的珍珠港。这说明
A. 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但历史真相却不易还原
B. 由于研究者立场的差异,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 两种观点均存疑待解,须找到最有力证据求证
D. 历史学术问题应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美、苏一跃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大国
B. 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
C. 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
D.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走向瓦解
下列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途岛战役
②突尼斯战役
③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开始
④库尔斯克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①③②④
出于保密需要或者是为了彰显某种意图,战争中军事行动往往都有一个代号。下列两次世界大战中有关行动描述正确的是
A. 施里芬计划:初期在西线集中德军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
B. 黄色方案:主攻方向放在德法边境的阿登山区,以达到奇袭效果
C. 海狮计划:最终被迫不定期推迟,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D. 霸王行动:执行德黑兰会议决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栖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