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这说明当时
A. 商人社会地位很高
B. 重农抑商政策被弃
C. 农商并重得到认可
D. 商业致富作用显著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为国民所有
B. 战国时代的多国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国家并不拥有土地
D. 均田制下禁止土地买卖,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_____朝,_____的出现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可以调节耕地的深浅。
A. 汉朝曲辕犁
B. 唐朝曲辕犁
C. 汉朝耦犁
D. 唐朝耦犁
《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 自给自足的落后性
D. 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加试题)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在鲁国宫廷中待了若干年,但没有什么影响。此后他便带着学生周游列国,……他发现的情况颇令人沮丧,很多人都是贪婪、不诚实、不负责任,对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漠不关心。因此,他决心要推动人们……他把道德行为与传统的角色和等级相联系,因而成为周朝制度的伟大维护者,……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行为受惯常制度支配、等级差异导致和谐互助的社会。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 四合院,是一种由四面房屋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内院式建筑(如图)。四合院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尤以北方地区最为典型。
对于四合院的解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视角:①遵循了建筑与自然环境、气候的和谐统一:从剖面看,庭院南北向距离与房高的平均比例为10:3这样低矮平缓的比例便于夏季风的进入,能在湿热的夏季带走多余的热量和水份。这一特征在中国古代大量的建筑中都有所体现。②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礼制的秩序感:四合院民居在布局上多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房屋四角以廊道或围墙联系围合,形成主次分明、安静内敛的居住环境。这种结构恰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法要求。
——根据朱瑾、王军《四合院的文化阐释与伦理解读》等论文摘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简述孔子决心“成为周朝制度的伟大维护者”的社会因素。指出孔子政治理想中体现“等级差异导致和谐互助的社会”的主要观点。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视角的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以秦长城为例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以平遥古城的民居为例进行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预示了世界历史全球阶段的来临。……这些世纪中发展起来的某些全球性关系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紧密起来。因此,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欧洲也受到新的全球性经济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94年11月第二次APEC首脑会议及部长级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召开。会议最终达成的《茂物宣言》,将“致力于单方面实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但是,这一计划存在许多难点:一是计划目标大,缺乏实现目标的具体细节;二是计划内容过广、过宽,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冲突很难避免,美国一向保护国内纺织业等竞争力较弱的工业部门,日本的农业政策非常敏感,不会轻易作出更大的让步。中国和东盟等的某些工业部门如汽车工业等,以及银行、保险等服务业起步晚,实力脆弱,在一定时间内仍需加以保护。总之,被《茂物宣言》所掩盖的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矛盾必将不断暴露出来。
——根据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册》摘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列举1500年以后欧洲出现“新的全球性经济”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2)APEC的《茂物宣言》体现了什么精神?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指出,APEC以怎样的组成方式面对“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