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四个国家的制造业产值。其中C线代表的国家是
A.中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些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A. 1907《英俄协约》
B. 1918《布列斯特和约》
C. 1919年《对德和约》
D. 193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
A. 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
B. 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
C. 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
D. 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过:“甚至早在19世纪时,达尔文的进步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仅限于生物学领域了……因此,看到马克思及其同时代的社会学家在进化和进步的问题上接受了达尔文的观点,这就不足为奇了。”这说明
A. 进化论已得到社会普遍接受
B. 进化论是马克思理论的来源
C. 进化观已超越了生物学范围
D. 进化论彻底否定了上帝权威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B. 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 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B. 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C. 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D. 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