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太原县城周边,各村、镇的集和会一直在定期轮流进行,一些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许一年只赶一次集或会就满足了全年的商品需求。这种贸易方式
A. 因交通条件而受阻
B. 是农耕经济落后的表现
C. 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D. 促进北方商业高度发达
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指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总人口达0.727亿,明末全国总人口达1.525亿,清乾隆时全国总人口突破3亿大关。同一时期的耕地增幅却不足50%。这些现象主要有赖于
A. 对传统步犁进行革新
B. 开始推行租佃制经营
C.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 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
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②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使重农抑商思想长期占据统治
④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在中国逐渐消失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与“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与全面的肯定”的历史人物活动相关的是
A. 在秦国改革“废井田,民得买卖”
B. 在齐国改革实施“相地而衰征”
C. 灭六国,统一天下
D.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 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 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 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以下能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是
A. 使用耒、耜等生产工具
B. 犁壁的发明
C. 铁农具的使用
D. 曲辕犁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