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初一位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参观了一个赶制皇家订货的瓷窑,他看到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并要牵涉70人之多。对这种手工业生产形式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B. 技术水平始终最高
C.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D. 规模经营分工细致
魏孝文帝初年,因“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有李安世上疏倡均田之议。……使贫微得洫,贪欲可抑。”这一政策的实行在当时
A. 解决了北魏的社会矛盾
B. 有利于北方小农经济的重建
C. 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创新
D. 缩小了贵族和庶民的经济差距
明清时期的太原县城周边,各村、镇的集和会一直在定期轮流进行,一些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许一年只赶一次集或会就满足了全年的商品需求。这种贸易方式
A. 因交通条件而受阻
B. 是农耕经济落后的表现
C. 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D. 促进北方商业高度发达
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指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总人口达0.727亿,明末全国总人口达1.525亿,清乾隆时全国总人口突破3亿大关。同一时期的耕地增幅却不足50%。这些现象主要有赖于
A. 对传统步犁进行革新
B. 开始推行租佃制经营
C.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 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
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②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使重农抑商思想长期占据统治
④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在中国逐渐消失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与“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与全面的肯定”的历史人物活动相关的是
A. 在秦国改革“废井田,民得买卖”
B. 在齐国改革实施“相地而衰征”
C. 灭六国,统一天下
D.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