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宋都城开封处于开阔平原上,极易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而且这里经常发生洪水和河道淤...

北宋都城开封处于开阔平原上,极易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而且这里经常发生洪水和河道淤塞的问题,北宋统治者曾数次想迁都但最终都未执行。这是由于开封

A. 毗邻洛阳利于理学传播

B. 地处平原便于城市规划

C. 临近运河便于南北沟通

D. 市坊分开利于商业发展

 

C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定都开封的原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开封具有优越的运河漕运条件,被称为“四达之会”,利用有利的漕运条件,可以沟通与长江流域及太湖等经济繁荣地区的联系,满足京师的巨大用度,也可以照顾北方及西北边防之地,因此北宋并未迁都,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北宋并未迁都与理学的传播无关;B选项错误,城市规划的便利条件不是开封独有的特点,不是北宋没有迁都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市坊分开不利于商业发展,宋朝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表明

A. 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 《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

C. 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

D. 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查看答案

《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 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 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 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 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逢甲(1864-1912)一生有诗约1700多首,以怀念台湾和感愤时事之作最为突出。《山村即目》、《秋怀》、《纪梦二首》、《百字令》、《竹枝词》、《离台诗》、《天涯》、《元夕无月夯、《愁云叭、《春愁》和前后《秋怀》等,对于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卖国行径,全国同胞纷纷杭议。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丘逢甲曾为此“刺血三上书”(《议重送颂臣》)。满纸血泪他在、秋云中写道:“愁云极目昼成阴。飞鸟扰知恋故林破碎河山收战气。飘零身世损春心,”又在《病中赠王桂山》中写道:“未报国仇心未了,枕戈重与赋无衣。”在丘逢甲的诗中,诗人还满怀激情地赞硕文天祥、郑成功、俞大献。诗人在《牡丹诗》中借敢于违件武则天帝旨、拒不开放的洛阳牡丹。讽刘慈禧的专横.歌颂“戊戌六君子”的“不媚金轮”。他在《秋兴》中写道:“割地奇功酬铁券,周天残焰转金轮后足玉树仍歌舞,前席苍生付鬼神”。丘逢甲提出“以重开诗史作雄淡”,在他的作品中也写有不少这类诗作,如“唤起同胞一半人,女雄先出唱维新修阴教强黄种,体把平权笑白民”“黄人尚昧合群理,诗界差存自主权”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初定南京。于是他写了《谒明孝陵》四首,热情地歌颂了辛亥革命。1916年诗人有《感事》一首云:“盖世袅雄一讣来,愚而自用及身灾”。

——摘编自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逢甲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丘逢甲诗作中概括其思想品格。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海湾战争双方的战争准备和攻防作战不仅改变了战场环境的景观,也给环境带来了剧痛。在海湾战争中,双方从“沙漠风暴”行动起,都袭击了石油设施并造成了石油泄漏,美军空袭造成了数百万桶石油的泄漏;对海湾及沿岸生态环境的更大威胁来自伊拉克军的故意泄油行动。此外,美军对伊拉克28家炼油厂进行了轰炸。伊军则开始有选择地点燃科威特油井,以浓烟掩护其地面目标。大火产生的烟云面1.5万平方千米,遮天蔽日并向东南缓缓移动,烟云降低了海湾地区的气温,造成了农业减产。海湾战争中美军3500辆坦克、2500辆装甲车和1700件大型武器参与军事行动,大规模的兵力调动直接破坏了车队所到之处的沙漠地表;伊军则着手准备地面防御工事和雷区。更引人关注的是贫铀弹,贫铀是浓缩天然铀的过程中产生的伴生品,具有重金属毒性和放射性。美国空军在海湾战争中共发射94万发贫铀炮弹,战后美军档案称科威特和伊拉克战场至少有40吨放射性尘埃。国际黄十字组织一方的研究,以在战场生活的平民为对象,通过绝症患病率的增加和婴儿先天缺陷率的上升,表明贫铀的辐射性并不容忽视。

——摘编自贾珺《高技术条件下的人类、战争与环境——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

(1)根据材料,说明海湾战争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战争与环境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以后,为巩固统一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文帝即位当天立即宣布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三公“参议国之大事……无其人则阙”,实则只是给予大臣以荣誉的虚职。五省即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秘书掌国家图书典籍,位高职闲;内侍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全是宦官;真正负责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五省之外,设御史台掌监察;都水台掌水利。隋炀帝大业三年,又新置谒者台和司隶台,掌巡察内外百官和军民活动,与御史台合称三台,以加强对内外官员的控制和纠察。……隋炀帝时,把三师、特进官,以及上柱国以下十一等勋官等勋爵虚职进行废除。

开皇三年,文帝正式下令停止州郡中正官品评人物之权,同时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员,后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虽然仍是二级制,但魏晋以来州比郡高,以州改郡,相应也就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同时还并省诸郡。官吏任用方面,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汇报工作)。隋炀帝“始建进士科”,进士、秀才等科,有的虽是沿袭前代故事发展而来,但至此已发生质变。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隋朝官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官制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