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每位专制君主虽然都力求“乾纲独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每位专制君主虽然都力求“乾纲独揽”,“事皆亲决”,但实际上他无法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一人“独治”天下,必须“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于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就出现了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

——摘编自李渡《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为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赦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机构沿革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

 

 

(1)特点:中枢权力逐渐被削夺、分散或转移;权力运作机制缺乏恒定性;权力机构沿革呈渐进性;中枢权力机构之间彼此监督、相互制衡;皇权至上 影响:有利于保证各种政治力量在法定的程序内活动,提高国家机器的运转效能;皇帝执掌着统治国家的最高权力,使专制皇权得到扩张并不断强化。 (2)相同: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 不同:三司制: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 巡抚制: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 (3)解决了地方三司分权下协调不一,效率不高的问题;维持分权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枢权力的转移、权力的运作机制、权力机构的变化、中枢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皇权至上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提高效率、专制皇权的加强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信息“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为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得出,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第二小问不同点,依据材料信息“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得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并结合明朝的史实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

C.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D.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查看答案

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 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

B. 确保了中央的决策正确

C. 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

D. 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

 

查看答案

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的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朝初期

A.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D.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A. 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 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C. 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 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

 

查看答案

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资治通鉴》则称:“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吿县官。’”经过李世民反复劝说,李渊对李世民说:“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这反映出

A.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B. 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

C.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D. 文字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