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 “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 “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
清朝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推官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保举,考试合人选。据此可知,清代监察官的选拔重视
A. 治政能力
B. 个人德行
C. 基层经验
D. 文化素养
在王位世袭制下,世袭可以有兄终弟及、长子继承、幼子继承、壮子继承、择子继承、双系继承、女儿继承等多种方式。这表明王位世袭制
A. 在血缘集团内部传承权力
B. 最高统治者无力控制局面
C. 王子依据其实力继承王位
D. 王子在王族内部地位平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林觉民是福建人,1900年考入福州高等学堂,经常和同学一起谈论时政,认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1907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20岁的林觉民毅然辞别娇妻幼子,远渡重洋,自费到日本留学。不久,林觉民加入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开始投身到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广州城炸弹轰鸣,硝烟弥漫。林觉民等敢死队员在黄兴的带领下,腰缠炸药,手拿刀枪,奋勇进攻两广总督署。林觉民被捕后,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等人亲自提审。在阴森恐怖的敌人法庭上林觉民大义凛然表现出革命党人的浩然正气。25岁的林觉民壮烈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他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浩然正气之歌
——摘编自苏爱荣《林觉民和他的绝笔书》
(1)根据材料,概括林觉民革命思想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林觉民的革命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官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黄河流域变得凋敝不堪。除了藩镇之外,唐军在平叛过程中,一些将领的权力扩大,独霸一方,甚至与唐中央对抗,这使得“漕运阻绝”。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决心整顿漕运,户部侍郎刘晏经过考察,对漕运进行了重大改革:疏浚渠道、以通航运;以盐利雇人运輸,“不发丁男,不劳郡县”;创立漕运的奖励制度等。经过改革,江淮漕运物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刘晏提岀并实行的这一套漕运制度,在安史之乱后为挽救漕运的中衰起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潘镛《中晩唐漕运史略》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漕运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漕运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司法部门在审理案件时,甚至会拋开国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决狱》进行审判。例如汉代一妇女改嫁,有官员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嫁”,如果改嫁,非但有罪,最严重可判死刑;董仲舒则依据《春秋》之义,指出“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这位妇女的行为符合儒家经典的义理,因而应判为无罪。
材料二:“西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面有怒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请围绕“儒与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治理国家时儒与法的运用确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