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以凯恩斯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向美国寻求贷款帮助时,美国国会提出苛刻条件。而到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主动提出复兴欧洲计划。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垄断的发展
B. 国家实力的变化
C. 国际形势的变化
D. 国家政策的调整
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由此可见,赫德认为
A. 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
B. 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
C. 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
D. 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
乔治三世继承王位后,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以打击辉格党势力,并在1770年起用诺斯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
B. 议会失去制约国王权力
C. 两党制左右了国家政治
D. 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
1913年10月的《大总统选举法》尽管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由国会制定的,但国会制定时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而“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这一规定目的在于
A. 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B. 保障宪法的权威与威严
C. 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
D. 增进总统选举的合法性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 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力制约
D. 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力制约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
A. 古罗马的民主与法治精神
B. 自然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
C. 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
D. 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