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前所长莱斯特•布朗曾撰文指出中国生态环境如土地、水资源、农药、化肥、能源、大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渲染其危及日、韩等邻国。文章发表后,西方一些国家中就掀起了“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浪潮,该浪潮时至今日仍然存在。此论调实质上反映了
A. 西方国家害怕中国的和平崛起
B. 中国的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C. 西方国家固守传统的意识形态
D. 中国崛起威胁发达国家的利益
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认为:“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儒家伦理纲常的价值体系没有被打破
C. 中国社会结构没有重新分化组合
D. 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各自的代理人
1963年和1967年,法国两次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加入共同市场只是为了削弱它。1965年,法国驻欧共体代表连续六个月缺席会议以反对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直到1966年其他成员国做出妥协。这反映出法国
A. 摆脱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B. 已经左右了欧共体内部事务
C. 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D. 力求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利益
美国时任学者霍华德·克斯纳曾在1936年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政府当时相对精简,大体局限于其基本职能;罗斯福接手之后,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这一批评客观上反映了“新政”
A. 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B. 颠覆三权分立体制
C. 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
D. 违背了美国国家利益
十月革命过了11年后,苏联农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73.7%下降到46%,在农产品出口减少的同时,城市和工业中心地区粮食供应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据此可知苏联
A. 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B.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C. 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D. 实行粮食税并加大进口
1953—1957年我国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产值变化(单位:亿元)
年份 | 全民所有制企业 | 集体所有制企业 | 公私合营企业 | 私营工业 | 个体工业 |
1955 | 281.4 | 41.6 | 71.9 | 72.7 | 81.1 |
1956 | 383.8 | 120.1 | 191.1 | 0.3 | 8.3 |
1957 | 421.5 | 149.2 | 206.3 | 0.4 | 6.5 |
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工业生产严重急躁冒进
B. 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基本完成
C. 工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
D. 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