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洪武十七年(1384年),太祖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可...

洪武十七年(1384年),太祖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制最坏时,司礼监便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这主要是由于司礼监控制了

A. 监督权

B. 内阁

C. 票拟权

D. 批红权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宣宗时期,为了压制内阁的权势,将国家决策分为“票拟”“批红”两个部分,票拟是内阁阁员拟定对事情的处理意见,以蓝笔书写,呈上请皇帝审批;由于皇帝审批用红笔,所以称“批红”;然而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都懒于政事,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故D项正确,C项排除;太监属于皇宫工作人员,故A项排除;内阁掌握票拟权,故B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中期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查看答案

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A.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C. 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 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查看答案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查看答案

《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 三公九卿制

B. 皇帝制度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说法

A. 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

B. 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C. 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 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