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租公”、“包租婆”源于粤语,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出现的一批依靠房租收入为生的人群的称呼。这一群体的出现反映了我国
A. 分配制度出现重大调整 B.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 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苏关系开始出现了一段波折,甚至一度爆发边境冲突。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歧,促使中国重新考虑与美国的外交策略,由此开始了中美之间全新的外交旅程。据此可知
A. 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持续对抗
C. 中美关系的改善改变了冷战双方的实力对比
D. 中国外交策略的调整加速了苏联解体的步伐
1953年1月,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宣布“一五”计划在教育方面的主要任务:搞好高等和中等技术院校的调整和管理,为经济建设培养必要的人才;促进中学发展,保证高等院校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这一任务
A. 满足了经济恢复的人才需求
B. 助推了国家工业战略的实施
C. 促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
福州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初由清政府拨款,自1866年11月起经费常年由福建省提供。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船政局一度拟制造商船供商人雇领租用,但被禁租。这反映出
A. 专制政体不利于近代企业自主发展
B. 经费不足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障碍
C. 清政府的阻挠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D. 朝廷没有摆脱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
中国传统文人耻言营利,认为一涉及“经营”,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损,而明朝王阳明基于“满大街都是圣人”,指出商人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更有一些士人以儒家理论去指导经商活动。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 传统四民观念的彻底崩溃
B. 程朱理学官方正统地位的丧失
C. 社会动荡士人谋生的艰难
D. 经济发展促成社会观念的更新
北宋前期用“中书门下”(即政事堂)取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北宋中期元丰改制又恢复了三省六部制。后来三省体制逐步消亡,但独六部制一直为后世所沿袭。据此可知
A. 北宋克服了前代中枢机构的弊端
B. 三省六部制对中央官制影响较大
C. 君主专制导致三省体制时存时亡
D. 六部能有效协调中央各部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