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A. 政权更替频繁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B 【解析】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夏启、商纣王罪孽深重,商汤、周武王都表明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合法性和权威,因此表明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B符合;夏商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C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政权更迭频繁,故A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书记载商朝前期多次迁都,从汤所居的亳开始,其后又迁徙五次,皆不出山东省的南部和河南省的东部。最后的一次迁都是第十九代王盘庚于前1384年自奄(山东曲阜)迁殷(河南安阳),其后直至商朝灭亡,二百七十余年间,商都始终在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商朝后期农业耕作技术发展

B. 统治者残暴奢侈,破坏自然环境

C. 商朝前期自然灾害影响水稻产量

D. 商朝后期黄河下游水患严重

 

查看答案

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明

A. 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

B. 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C. 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

D. 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

 

查看答案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例如太甲、盘庚等,这说明了

A. 商朝人迷信鬼神

B. 商朝统治者借用天道强化王权

C. 干支文化在商朝普遍流行

D. 干支知识在商朝已经普及

 

查看答案

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周人必须在各地区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土著建立‘三结合’(周人、殷人、土著三者结合)的政治权力”。这一做法

A. 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B. 扩散了先进的政治制度

C. 形成了“君权至上”模式

D. 打破了社会的血缘政治

 

查看答案

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 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 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 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 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