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
A. 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
B. 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
C. 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
D. 带有强烈个人政治观点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该材料说明
A. 春秋时期周王礼制无法推行
B. 战国时期七国仍然不敢称霸
C. 战国时期宗法秩序遭到破坏
D.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西周初年,周公长子伯禽就封鲁国。《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由此可以得知
A. 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
B. 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C. 鲁国是西周时期最大的封国
D. 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 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 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 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下图是西周重要封国位置图,从中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A.西周的统治覆盖长江流域 B.西周封国主要是同姓封国
C.西周政治文化具有稳定性 D.西周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A. 政权更替频繁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