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3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

1923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这种观点

A. 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占主导地位

B. 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精神致,得到普遍认同

C. 是导致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D. 直接指导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形成

 

C 【解析】 陈独秀“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则在民主革命阶段无产阶级不应当争取领导权,这一认识导致陈独秀在国民革命运动中放弃领导权,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故答案为C项。这一认识不符合中国国情,当时无产阶级应当争取领导权,排除A项;中共一大认为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这一认识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关,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起初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抱敌视态度的还在西欧六国酝酿筹组共同市场时英国政府就赶忙于195610月抛出了所谓的‘C’计划,企图用一个包罗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国在内的‘工业自由贸易区’,把拟议中的六国共同体‘化’掉。”英国此举

A. 确立了其在欧共体中的核心地位

B. 旨在抗衡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

C. 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

D. 体现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

 

查看答案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说明古罗马法律

A. 与时代内容密不可分

B. 仅适用于当时的时代

C. 对公有制社会无益处

D. 不能被后世充分借鉴

 

查看答案

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

 

时间阶段

数量(单位)

出身

所在

结果

唐玄宗(44年间)

8

多科举制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

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

代天子巡边

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

36

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

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

形成大量强藩

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

67

强薄霸臣推荐

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

藩镇之间频繁征战

 

 

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A. 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B. 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C. 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 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查看答案

据考证,商代青铜铭文的内容较简单,一般不含重要意义。到了西周,青铜铭文记载着王室的政治谋划、历代君王事迹、祭典训诰、征伐方国、政治动乱、赏赐册命以及家史、婚媾等等。据此可知,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

A. 推动了文字体系创新

B. 促进了宗法分封制的形成

C. 具有明确的书史性质

D. 使甲骨文失去了存在价值

 

查看答案

厘金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厘金制度的推行

A. 解决了清政府财政收入不足问题

B.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C. 有利于西方国家占领中国的市场

D. 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根本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