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主要是由国民党中央机构主持领导的,抵制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时代周刊》的报道认为,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材料反映了
A.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
B. 国民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局部抗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D. 民族矛盾的上升影响了民族意识
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遭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
A. 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
B. 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
C. 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
D. 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
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
B. 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
C. 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D. 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
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的消息传到欧洲,马克思就断言:“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还不能迫使英国不用强制办法在印度种植鸦片和不用武力在中国推销鸦片,那么这第二次鸦片战争将会产生同样的后果。”这说明
A.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国减少了对中国的鸦片走私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C. 对华走私鸦片导致英国商品难以扩大其中国市场
D. 扩大鸦片贸易是英国再次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
A. 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 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C. 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
D. 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明接任首相,用封官许原、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 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
B. 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C. 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
D. 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