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这一事实说明
A. 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B. 法国工人为自身的自由而战
C. 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 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西方列强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排名 | 1860年 | 1870年 | 1890年 | 1900年 |
1 | 英国 | 英国 | 美国 | 美国 |
2 | 法国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3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英国 |
4 | 德国 | 德国 | 法国 | 法国 |
A. 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落
C.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 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A. 英、法、俄和德、奥、意的利益不同
B. 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 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毛元佑著《世纪初的列强混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这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A. 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B. 标志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C.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D. 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1917年初,中国政府内部激烈讨论对德参战议题。严复对友人说“兵亊一解之后,国土世局,必将大异于前,而远东诸国,亦必大受影响。此时中国,如有能者把舵,乘机利用,虽不称霸,可以长存;假其时机坐失,则受人处分之后,能否成国,正未可知。”据此可知,严复
A. 希望政府能够在对德外交上取得主动权
B. 主张政府要静待时机奉行对德中立政策
C. 预见到中国在战后只能受列强摆布的命运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才有条件一致对外
《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实力的劣势
B. 社会矛盾的尖锐
C. 军事生产的膨胀
D. 军事战略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