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这里的“困难局面”应该指
A. 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尖锐
B. 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
C. 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措施
D. 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 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参加国
C. 英日同盟宣告失效
D.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对英国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最恰当的解释是
A. 英国与欧洲各国力量保持均衡 B. 英国与欧洲大陆强国保持均势
C. 欧洲大陆各国力量保持均势 D. 欧洲大陆强国之间力量保持均衡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他“理直气壮”的理由是
A.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 山东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C. 美国在和会上的支持 D. 中国对一战作出的贡献
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A. 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
B. 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 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
D. 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 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B. 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C. 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
D. 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