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A.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D. 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出现这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放缓对华经济侵略
C. 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D. 东南沿海通商口岸逐步开放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材料反映洋务运动
A. 实现了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B.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C. 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1878年,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消失
B. 清朝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洋务运动的诱导
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成荫”应指( )
A. 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B.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 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