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 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 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C. 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 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A. 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
B. 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
C. 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D. 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
A.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
C. 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
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据记载,1938年至1942年期间陕西棉花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1938年 | 1939年 | 1940年 | 1941年 | 1942年 |
每市担收购价格 | 26元 | 100元 | 170—180元 | 180—190元 | 450—700元 |
A. 西北纺织工业发展
B.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 战时棉花需求增加
D.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1934年,由于美国大量高价购买国外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三个月内白银外流量就达2亿元之多。对此,国民政府
A. 强化经济统制
B. 推行币制改革
C. 扩大财政赤字
D. 扶持官僚资本
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 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