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 这一事件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C. 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 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上,掌玺大臣巴朗登致词说:“诸位先生们,你们要愤然摒弃这些危险的改革,公众利益的敌人想要把这些好东西和好的、必要的改革混为一谈……”文中所说的“公众利益的敌人”和“危险的改革”分别是指
A. 特权等级代表、增加增税
B. 第三等级代表、实行宪政
C. 资产阶级代表、建立共和政体
D. 雅各宾派、推行恐怖政策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A. 认为法国人民受旧制度折磨最深,因此爆发了大革命
B. 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势力的削弱是法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C. 揭示了旧制度的存在与大革命爆发之间的必然联系
D. 认识到封建社会是欧洲最反动的力量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到1940年12月中旬,英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资金购买武器。这一情况使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种既可以帮助英国继续战斗,又不违背美国形式中立的方法,并提交给国会讨论。美国国会经过长时间辩论,于1941年3月10日通过了租借法案。租借法的正式名称为《加强美国防务法》,该法案规定:授权总统可以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军事物资,给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重要关系的国家政府。
对于租借法案,美国总统社鲁门曾有高度的评价:“毫无疑问,《租借法》所花费的钱拯救了许多美国人的生命。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个俄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
——摘编自郝健《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和对苏租借援助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定租借法案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实施租借法案的历史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将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教育制度的落后,他们纷纷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八股文为核心的科举制度。因此,他们认为改革科举制度“则莫先废弃八股”,“新政之最要而成效最速者,莫过于此。”光绪帝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初五颁布上谕:“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策试论”,对科举考试的具体内容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乡会试仍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主要以“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为考试内容;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康有为认为废除八股文取士之后,以教授八股文为主的书院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了,光绪帝于(1898年)五月二十二日发布上谕,宣布改书院为学堂。
——李兵《八股应试教育:清代书院改革的主要指向》
材料二 八股既废,数月以来,天下移风,数千万之士人,皆不得不舍其免园册子帖括讲章,而争讲万国之政及各种新学,争阅地图,争购译出之西书。
——梁启超《戊成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教育改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王洪鹏《牛顿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中外关联的两项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阐述须有事实依据,逻辑恰当严密,体现中外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