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该事件
A. 开启了中国新的革命历程
B. 建立起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迫使列强修改了不公正的判决
下面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
据此可知
A. 辛亥革命只是偶然的事件
B.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 清廷的统治根基已经松散
D. 清廷仍有稳固的政治基础
据记载:“山东义和团,非欲谋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自德(国)人占据胶州湾,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借以捍卫身家。”这表明
A. 中西文化领域矛盾尤为激烈
B. 清政府严控列强的传教活动
C. 地方官纵容义和团抵抗侵略
D. 民族危机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写道:“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这场“悲壮的斗争”
A.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度
B. 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C.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 试图构建一种西方宗教文化
有学者论述:“《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容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洋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 洞悉了英国侵略扩张的野心
B. 维护了通商自主权
C. 认为一口通商优于五口通商
D. 仍固守着传统观念
(清)张廷玉在《明史》中说:“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师、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堰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内阁
A.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B. 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职
C. 使六部成为其下属机构
D. 是法定的中央一级决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