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中说:“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这表明
A. 刺史实为地方行政长官
B. 刺史不再行使监察职能
C.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放松
D. 古代政治制度趋于成熟
(题文)“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 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 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 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 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 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 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
C. 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 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 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 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
A. 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周王室众星拱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C. 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D. 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
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A. 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 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
C. 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D. 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