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是一人...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他既是儒家文化坚定的维护者同时又是中国天主教的“基石”和传播西方科学的先驱。他复杂的身份下恰恰透视着中国的饱学之士在西学冲击下的游离与坚持。面对明末沉重的历史现实,徐光启试图通过“会通”中西哲学、宗教、科学,以期达到富国强兵,所谓“镕彼方之材质,入大统之型模”,实现“可以远迈百王,垂贻永世”的宏愿。他“会通”中西的第一步是从翻译开始的。入教伊始,他便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最先揭开了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序幕。1623年,徐光启上疏的《辩学书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该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徐光启对天主教作为一种道德和政治教化理论的理解,以及赋予这种理论的意义。

——摘编自黄中治《浅谈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在文化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向中国介绍西学的原因。

 

(1)贡献:研究并向中国介绍西学(或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使近代数学传人中国);维护传统文化;沟通中西文化;编写《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或系统总结整理中国传统科技)。 (2)原因:明末统治危机加深;百姓生活困苦;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新航路开辟;传教士来华;西学的先进性。 【解析】 本题考查徐光启在文化领域的贡献以及徐光启向中国介绍西学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徐光启在文化领域的贡献,根据材料中的“他便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最先揭开了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序幕”“1623年,徐光启上疏的《辩学书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等信息,再结合教材有关内容来回答。 (2)徐光启向中国介绍西学的原因,根据材料中的“面对明末沉重的历史现实,徐光启试图通过‘会通’中西哲学、宗教、科学,以期达到富国强兵”,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从明末统治危机加深、新航路开辟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支付赔款为理由,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停止支付赔款,鲁尔的矿山和企业全部停工。鲁尔危机造成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以及长期对抗带来的两败俱伤,使法德两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政策,寻求和解。英国在西欧关系中处于特殊地位,也极力促成法德和解,1925年,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召开洛迦诺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最终签署了包括《莱茵保安公约》在内的多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其主要内容有: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不得诉诸战争,一切争端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英、意作为该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法国和波、捷签订互保条约;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等。《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它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德国同法国的紧张关系。1939年4月,纳粹德国正式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随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法德两国关系的演变,并概括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洛迦诺公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亦称密折。明朝及清初制度,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两种文书都具有公开性经通政使司阅览、登录,内阁票拟,通常在皇帝审阅之前其内容已为外界知晓,致使上奏人不便畅所欲言,下情不能完全上达,而且往来周转,耽误时间。自康熙时起,开始出现奏折这一新的文书形式,上奏人撰写奏折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奏折起初的用途,主要是让一些在外公干的近臣汇报地方情况和官民舆论,皇帝阅后在原折上朱批发回,顺便交代新的任务。

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奏折的使用范围,规定内外大臣对属于机密、紧急的事务均可先以奏折上闻,然后再写题本作为正式报告。奏折撰写人不仅包括高级官员,一部分中下级官员经皇帝批准后也获得了此项权力。按照雍正的要求,他们对政务利弊、吏治勤惰、上下级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地方风俗各方面事务,凡有重要问题,不必等到完全核实,即可先在奏折中“风闻”上报。为加强保密性,对奏折的缮写、呈递过程都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如有违犯要受到严厉处分。这样奏折逐渐成为清朝最重要的官文书,题本、奏本则变成例行公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从康熙到雍正时期奏折制度的主要变化。

(2)依据材料,简析奏折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在历史学的构建中,对时间的加工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排序、按年代排列,或者构造几个时期。这也是根据不同现象变化的节奏来将之分出等级层次。历史学的时间既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被一连串时期打断的一根线条,甚至不是一张平面图:多根线条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件浮雕。它有厚度,有深度。该学者认为

A. 历史学家在每次研究时都整个重构时间

B. 历史学家总是依据自身需要来加工时间

C. 不同系列的历史现象在演变时并非齐步走

D. 历史学的时间不只有客观性是主观的存在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统一朝代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以下表格中,朝代、区域、管理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①秦朝云贵高原、川西和甘南开辟“五尺道”,军事镇守、置三郡

②元朝西藏、四川和青海部分由中央官署宣政院管辖

③明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

④清朝蒙古、新疆和西藏由理藩院管理,加强交通建设与军事防卫。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如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B. 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 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 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