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1年汉朝围绕“盐铁专营”问题,桑弘全力辩群儒;一千年后,宋朝“延和殿廷辩”围绕“国有专营”问题,王安石力辩司马光;再一千年后,国民政府围绕“日产国有”问题,宋子文力辩经济部官员。可谓“千年辩一回”。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
A. 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
B. “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
C. 是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
D. 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A. 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 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 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下图为北魏“太和五铢”钱币,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这些“太和五铢”钱的铸行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 北方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B. 先进文明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C. 孝文帝倾慕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 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达到了高潮
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A. 抑制了土地兼并
B.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C. 加剧了皇权的衰落
D. 造成国有土地的私有化
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A. 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B. 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C. 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
D. 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商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说动了秦孝公,当上了秦的大良造。这反映了当时
A. 社会转型加速
B. 贵族政治没落
C. 改革变法兴起
D. 诸侯争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