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

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 内阁已经取代六部

C. 内阁权力不受制约

D. 君权受到内阁制约

 

A 【解析】 材料“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反映了内阁借皇帝权威获得实际权力,本质上是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结果,故A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内阁已经取代六部,故B排除;内阁权力源于君主,并不是不受制约,故C排除;君权至上,并非受到内阁制约,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学(春秋学的主要特点是“舍传求经”,他们在“舍传求经”时以“明王道”为原则)正统论自北宋庆历年间兴起,至南宋愈来愈盛,“华夷之辨”成为两宋时代的思想主题之一。这一意识的兴起

A. 表明传统天下秩序趋向崩溃

B. 基于两宋的历史形势而产生

C. 反映出中原制度文化的优势

D. 阻绝了华夷之间的文化交流

 

查看答案

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统治者“无为而治”

C. 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D. 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查看答案

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A. 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 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 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

D. 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某一制度之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在渐渐地变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日本近现代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初年的日本统治者和知识界激起奋发图强,迎头赶上的决心,并极力推进“西方化”进程。甚至激进地要求全面“西方化”,对“洋学”崇拜不已。但是,由于当时日本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使落后的日本在西方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日本人又不得不把眼光放低下来,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消化、吸收、运用西方教育模式与教育文化。

——贾红霞《浅论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欧化之路》

材料二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杨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

材料三  1879年颁布的《教学大旨》中规定:“教学之要务在于阐明仁义忠孝,”强调日本教育要根据祖宗的训典,培养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完成对臣民的教育任务。1890年,天皇下达《教育敕语》。规定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重国宪”,“遵国法”,“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

——安秀玲《析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

(3)对日本近代化而言,明治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