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援助要求,美国作出积极反应,IMF及时向墨西哥发放了贷款;但1997年泰国发生金融危机,IMF迟迟不发放贷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经济强国的意志影响受援助国家
B. 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
C. 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D. 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利益的优先性
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A. 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 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1954年赫鲁晓夫在回答贝尔纳教授时说:“我知道,国外有人说,农业方面的新措施意味着苏联的整个经济政策有了根本改变。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并没有放松对工业发展的注意,我们并没有因为农业而牺牲工业,工业部门将继续根据拟定的计划发展。在将来,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重工业上。”这表明赫鲁晓夫
A. 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B. 将改革重心放在发展重工业上
C. 改变了为工业化而牺牲农业的思路
D. 找到了增加消费品生产的有效途径
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这一做法
A. 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 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C.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A.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 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B. 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
C. 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
D. 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