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犯过类似的历史错误。如苏联的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这些错误共同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A. 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
B.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 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 社会主义建设要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1960年和1979年,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两个以“调整”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尽管相距近20年,但调整的重心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这两次“调整”都
A. 面临有利的国际形势 B. 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
C. 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 D. 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
张赛群《中国近现代“国进民退”现象分析》认为,近现代以来,中国曾出现过几次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一是洋务运动时期在“自强”名义下进行的一系列政府经营;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战争环境下蒋介石政府的统制经济;三是建国初期为实现公有制而进行的“三大改造”……而第三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作者认为“三大改造”导致国进民退的理由是
A.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
B. 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单一
C. 农业和农民为工业化付出太多
D. 公有制经济没有活力
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些数据说明
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贯彻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 我国已基本实现工业化 D. 全国掀起了“三大改造”高潮
2013年,新中国的年轮将刻上六十四圈,有人将新中国的六十多年分为“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其中新中国为“收获民心”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④建立首批经济特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这一规定
A. 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
B. 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 体现了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D. 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