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A. 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 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 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1974年美国通货急剧膨胀,实际工资比1972年下降5%,1974年11月失业率上升为6.5%;1975年美国许多关键性工业,特别是汽车飞钢铁和建筑业,受到较大的冲击。据此可知
A. 凯恩斯主义失去主流地位
B. 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
C.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严重裂痕
D. 美国调整经济政策势在必行
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这里“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
A. 开创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
B. 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
C. 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D. 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1935年,美国实施的联邦戏剧计划在22个州举办了1000多场免费戏剧演出,在最多时曾雇用了12700名戏曲工作者。联邦音乐计划最多时曾雇佣16000名音乐家,大约每星期为100万人演奏5000多场音乐会。这一做法
A. 唤醒了人们应对危机的意识
B. 意在扩张总统的行政权力
C. 通过行政干预控制艺术发展
D. 有助于缓解社会失业问题
观察下表: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工业下降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外贸缩减 | 70% | 69.1% | 50% | 48% | 50% |
失业人数 | 1700万 | 600万 | 近300万 | 85万 | 300万 |
该表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①波及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②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③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④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受空前的打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指出:“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 承认了市场对经济调节作用
B. 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 将增加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D. 开辟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工业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