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 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 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C. 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 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
《史记•河渠书》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材料中的“渠”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广通渠
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
B. 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
C.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
D. 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
陈寅恪说:“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陈先生认为
A. 秦朝制度法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B. 儒家思想事实上是秦朝官方哲学
C. 李斯是秦朝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 秦朝政治在本质上是“儒表法里”
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C. 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D.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