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南地区,准备解放香港,毛泽东指示停止进军,周恩来指示要保证香港的饮用水供应。毛泽东说过,香港,他有点用处。当时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意在
A. 践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
C. 促使英美同盟战略重心转移
D. 准备和平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
随着对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深人,有学者发现,国民政府在保卫南京时,主要的精力用来通过各种途径寻求“中日和平”的可能性,军事部署也是为外交服务的,在保卫战撤退中组织混乱,大量国军滞留城内,唐生智不成功的撤退,使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增加了九万名军人。材料旨在说明
A. 外交是解决国际问题的首选
B. 国民政府的战略战术存在严重失误
C. 国军在正面战场战斗力低下
D. 南京保卫战促成国民政府对日宣战
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创演京剧《抗金兵》《生死恨》,借古喻今吹响了京剧界抗战的号角;七七事变后,唐韵笙创演《后裔射日》,以谐音影射的方式将矛头指向楼寇,这些演出都获得了强烈的艺术反响。这些成功的演出
A. 批评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B. 便于民众及时了解全国各地抗战形势
C. 壮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力量
D. 借鉴传统艺术形式鼓舞民族革命斗争
洋务派办工厂、造机器等需要的大量资金,军事工业主要靠政府投资,具体来源是军队拨划,民用项目主要有官款和招商引资,这对近代中国工业化所需的资金来说是杯水车薪。而同一时期的日本工业化主要是通过本国银行融资实现的。这说明,洋务运动
A. 成为中国近代公司制的推手
B. 缺乏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撑
C. 推动了清政府的国防现代化
D. 模仿了日本的工业化模式
34岁的朱熹拜见宋孝宗,首次讲“格物致知”,说帝王之学,必须要先“格物致知”。晚年的朱熹,人都奏事,有人对他说,你喜欢讲“正心诚意”,但这是皇上最不爱听的,这次你就不要提了。朱熹很严肃地说:“我平生所学,就是这四个字,怎么能欺君呢?”这说明
A. 当时理学尚未上升为“帝王之学”
B. 理学有世俗化和排它性的特征
C. “正君心”和“致良知”本质相同
D. “格物致知”是理学的哲学基础
陈寅恪指出:“通论吾国史料,大抵私家纂述流于诬妄,而官修之书,其病又在多所讳饰,考史事之本末者,苟能于官书及私著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矣。”据此可知,陈寅格认为
A. 官修史书的记载更可靠
B. 史家主观判断是治史的主要手段
C. 私家记载的权威性较低
D. 官方和私家史书都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