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王朝建立后,光武帝因开国之初国力有限,未能在西域设置都护,西域地区大部分为北匈奴控制。东汉明帝时期,北匈奴屡犯边疆,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卢,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询俱使西域。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超率疏勒等国攻破姑墨石城,之后上书请兵,意图趁机平定西域,得到章帝的支持。第二年,班超联合疏勒和于闻进攻莎车,而疏勒王忠反被莎车利诱而反叛。班超便改立疏勒的府垂为王,并在三年后忠作降时将其斩首,打通了南方的通道。和帝永元三年(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都向班超投降。冬十二月,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拜白霸为龟兹王,派司马姚光来送他回国。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遣使送人质归附了汉王朝,班超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永元七年(公元95年),朝廷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千户,班超时年63岁。永和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属吏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条支,开创了中西交通的新记录。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班超出使西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班超出使西域的意义。

 

(1)背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东汉建立初期,匈奴进犯边疆;窦固多次出击匈奴,取得了胜利,为班固出使西域提供了条件;班固在战争中显露出个人才华。 (2)简析:推动了东汉和西域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平定西域,恢复了东汉对西域的管辖,为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奠定了基础;班超恢复了西域都护,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条件;班固派甘英出使大秦,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 (1)由材料“北匈奴屡犯边疆”可知班超出使西域的原因是匈奴屡次进犯边疆;由材料“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卢,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询俱使西域”可知一方面窦固多次出击匈奴,取得了胜利,为班固出使西域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班固在战争中显露出个人才华,使其有能力出使西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经过光武中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班超出使西域提供保证。 (2)根据材料“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超率疏勒等国攻破姑墨石城,之……和帝永元三年(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都向班超投降”归纳为平定西域,恢复了东汉对西域的管辖,为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奠定了基础;“冬十二月,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拜白霸为龟兹王,派司马姚光来送他回国”归纳为班超恢复了西域都护,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条件;“永和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属吏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条支,开创了中西交通的新记录”归纳为班固派甘英出使大秦,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5年8月,美国第一个中立法通过,法案主要内容是对所有交战国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禁运。之后到1939年有三次修改。1939年1月4日,罗斯福在致国会咨文中指出,现行《中立法》“可能在实际上有助于侵略者而无助于受害者”。同年3月17日,他对报界说:“过去几天欧洲事态的发展表明,我们需要修改中立法,欧洲战局的发展远远出乎意料,事实上,这对美国已经构成了切实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1939年10月27日,第四次修改后的中立法出台。修改后的中立法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武器禁运,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在12月17日的记者招待会上,用借水龙头灭火的比喻暗示了必须援助英国。1941年1月10日,《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3月11日,《租借法》正式生效。根据这一法规,到1944年美国拨款累计达506亿美元支援盟国,约占美国战争支出的17%。到战争结束,租借总额占美国全部生产总值的5.5%。其中,援助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约313亿美元,约占了援助总额的61.8%.对英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来说,《租借法》的出台有着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林红《租借法案的出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策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策转变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借鉴西方近代法律理念,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近代司法独立原则,仿效西方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在审判机制上倾向于“四级三审制”。并且,首次把审判机关称之为法院。临时政府明令各官署不论审理何种案件,一概不准体罚和刑讯逼供。“鞠狱当显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不准再用答、杖、枷号及他项不法刑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训令中指出,“律师制度与司法独立相辅为用,夙为文明各国所通行,现各处纷纷设立律师公会,尤应制定法律,悴资依据”,“大小诉务,仿欧美之法,许律师代理,务为平允.…设立专门机关掌管法官考试、视察、任免及陪审员、辩护士的身份等事项,使得法官资格法定化。同时求法官一旦被任命,不因为法定的原因,不通过法定的程序,不能随意被停职免职,“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体。”

——摘编自袁应武《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改革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产生的新词统计(部分)

——摘编自郭旭卿《时代变迁对汉语的影响》

语言词汇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反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新生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阐述。(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进一步高涨,特别是1688年以后,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支持圈地。这一时期,“新贵族”将圈占的土地,少部分出租给他人,收取租金和分享部分土地产出,大部分土地直接雇佣工人从事生产。“新贵族”在圈占土地从事大规模生产时,也对农业技术的改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被认为是英国农业生产技术革命的开端。圈地运动使得农村大量人口直接或间接脱离了农业生产,被迫转入乡村工业,致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加速转变,由单一的农业种植业向多种非农产业并存的经济结构过渡。

人们的思想从“平均主义”向圈地制“经济人”转变,追求利益最大化。据英国史学家估算,圈地制的经济效益相当于原来的1.5倍。他们认为圈地是英国在17世纪完全进入所谓“原工业化”时期的重要驱动力和催化剂。

——摘编自樊仲《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清军入关后,出于全国统一和京师安全的考虑,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谕户部“我朝定都燕京,期于久远,凡近京各州县无主荒地,尔部可概行清查,尽兴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在圈地的过程中,名义上说是把近京各州县无主荒地分给东来诸王、兵丁人等,实际上却是不分有主无主大量侵占袭辅地区居民的产业。顺治二年到顺治四年,清廷下了三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永平等42府。失去土地的农民为维持生计,被迫为满州八旗贵族当包衣(类似于农奴)耕种土地。清朝政府还组织官庄(农庄),采用大量农奴进行生产或采用租佃出租给农民……在圈地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并未获得自由,成为自由劳动力,也未从苦难中走向新生,而是成为流民或投充为奴。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圈地运动对英国“原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和清初圈地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圈地对两国历史影响大相径庭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发展速度逐渐减慢,其经济减速的原因是经济规模增大,内容日趋复杂,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而不在决策过程中起作用。这说明

A.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衰退

B. 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成效甚微

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民心所向

D. 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