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农村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870年统治日本的任何政...

农村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870年统治日本的任何政府,不管是什么性质,都将必定发现不得不处理乡村问题,因为乡村是最大的税收来源,是明治政府统治的大多数人的家园。

材料二  于1873年7月28日颁布的地租改正法,强调了天皇“人民平等承担税负、不加歧视征收租税”的意愿。然而,该法的实际规定显示了它对政府自身财政利益的关注,远远大于对任何税赋平等原则的关注。在它的规定下,标准的租税用现金支付,并给国家带来既定数额的收入。此外,它也是农业和农业生产者所可能承受的方式,尤其因为新法驱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农民出卖农作物换取现金。这是一项他们中很多人都缺乏技能的作业,这就导致了地税改革的一个副作用:财务失败致使佃农和失地的农民增加。另一个副作用是恼人的所有权问题——由于地契的发放方式——不但是以有利于平民不利于武士的方式,而且是以有利于地主而不利于自耕农的方式解决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威廉·比斯利《明治维新》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明治政府处理乡村问题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地租改正法的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视角,指出其直接目的。

 

 

(1)措施:土地改革上,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地税改革上,按地价征收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2)影响:增加明治政府的收入,为发展资本主义积累了资金;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造成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对外扩张的欲望更加强烈。 目的:为工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解析】 (1)措施:根据材料可知乡村问题十分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在农村主要在土地制度改革、地税改革两个方面。 (2)影响:结合材料句子,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如材料“并给国家带来既定数额的收入”可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材料“财务失败致使佃农和失地的农民增加”可知造成农民的贫困等。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明治政府的通过改革获得资本的原始积累,充足的劳动力和发展资主义本,其目的是为实现工业化提供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关于国家建立的原则有过深入的讨论,这对美国的宪法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基于人性恶的前提假设,认为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就是内心欲望的驱使,趋利避害即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下。……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深受霍布斯思想的影响,通过追随霍布斯的思想,汉密尔顿提出按照人类实际是什么来对待人类。“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控制了。”霍布斯和联邦党人的专制集权思想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理性化做准备,一个强大的“利维坦”是克制人类走向邪恶和混乱的必要工具。国家的工具性在此显得十分突出,国家的主权就是制定法律、决定和平与战争、统率军队、任免官吏、征税、审判和授勋等各项权力。

——陈刘杰《联邦党人国家建构的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材料二  化名为“布鲁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在反对新宪法把13个邦合并为一个大的共和国时,引用法国启蒙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鸩的观点,认为自由共和国不可能在广泛的领土上存在。他说:“在一个大共和国里,公共福利成为众多不同因素的牺牲品,即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又依赖于多种偶然因素。”化名为“加图”的反联邦主义者认为联邦主义者的大共和国主张具有专制暴政倾向。化名为“辛辛那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批评新宪法授予参议院的权力太大,权力划分不明确,具有贵族化倾向。

——马伟军《反联邦主义者与美国宪法的制定》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霍布斯和联邦党人的国家观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反联邦党人反对大共和国的理由,并指出其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的争论为美国政府的构建提供了哪些理念。

 

 

查看答案

统购统销,从1953年开始,到1992年底停止,共施行了39年。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53年)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0亿斤。而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根据现有情况,处理办法只能是: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被称为“统购统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3卷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邓小平文选》第3卷(1988年5月19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统购统销的历史影响”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严伯钧的《西方艺术课》中描述一种独特的美术风格:“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哪幅绘画作品能体现上述风格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镜中的少女》

D. 《日出·印象》

 

查看答案

1953年8月,苏联政府宣布,它也掌握了氢弹的秘密。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由于苏联掌握氢弹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战争已不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方法,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苏联氢弹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B. 客观上有利于避免战争发生

C. 苏联氢弹让美苏竞赛形成均势

D. 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